为进一步学习、继承与弘扬河大精神,引导广大师生汲取爱国奋进的磅礴力量,5月18-19 日,数学与统计学院师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党外代表人士等近四十人,在院党委书记史富强和党委副书记、院长冯淑霞的带领下深入栾川、嵩县两地,重走学校抗战办学之路,凭吊敌前办学旧址,开展“铭记流亡办学历史,助力学院快速发展”主题党日活动。
18日下午,在河大潭头附中校长党义涛的陪同下,一行人首先来到了国立河南大学抗战时期潭头办学纪念馆。该馆记录了80年前河南大学在潭头艰辛的办学历史,凝聚着河大师生和潭头人民的深厚情谊。馆内展出的大量珍贵历史图片,还原了河大师生当年在潭头工作、学习、生活场景。看着前辈学人留在此地的办学和生活用品,听着讲解员娓娓道来的动人故事,大家似乎重新回到了那段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似乎看到了在风雨如磐的时代里河大人的初心和坚守。
参观完纪念馆,大伙继续来到河南大学潭头附中(原七七中学旧址)参观。当走到位于附中校内的“河大柏”旁边时,大家不禁驻足停立。“苍柏无言,下自成蹊”,这两棵见证了河南大学办学辉煌历程的苍苍翠柏,用它们端庄、秀颀的身姿挺起了教育人的脊梁。期间,学院领导、专业教师代表与该校中小学数学教师代表召开了座谈会,双方就学科教学、师资培训和科学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细致探讨与交流合作。学院给附中学子们捐赠了丰富的教学用具。
接着,大家走访了党村、大王庙、石珂村等河大师生学习、生活原址。在学院前身理学院办学旧址党村内,师生们有幸寻访到见证了河大潭头办学历史的95岁高龄老人张丙顺先生。老人当年有幸作为“七七中学”(今河大潭头附中)首届学生,得到河大师生的悉心培养,让他有机会接受了现代教育,并受益终身。他深情回忆了当年河大师生在党村居住、工作和生活的点点滴滴,动情地表示,潭头人民永远感谢河南大学给当地的文化教育带来的贡献。老人对这段历史记忆如此深刻,情感又如此真挚无不让在场师生为之动容。
告别了老人,大家途径大王庙、石坷村,步行数里来到了看花岭河南大学潭头惨案纪念碑处,凭吊长眠于此的河大师生先烈们。1944年5月,日寇入侵潭头,制造了“潭头惨案”,河大师生遇难9人,失踪25人。在日寇肆虐逞凶的日子里,潭头人民置生死于不顾,舍身保护河大师生和图书仪器。石坷村民李永信、李忠贵父子将部分遇难者集体安葬于看花岭上,李家三代人为河大遇难者护坟扫墓,从那时到现在,从无间断。史富强介绍了自己多次到潭头的感受,亲自为大家讲述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以及河大后人寻亲祭祖的感人场景。大家在纪念碑前为先烈们三鞠躬。
一座座抗战办学遗址纪念碑,蕴含着河南大学英勇不屈、抗战办学的英雄气概,彰显着河南大学和当地父老乡亲绵延不绝、血浓于水的校地深情。
19日上午,在嵩县挂职副县长、我校纪委副书记张润泳、嵩县博物馆馆长王宪贞等的陪同下,一行人来到嵩县红色革命历史文物展览馆。馆中陈列着革命时期的一些历史文物和我校在嵩县办学的一些有纪念价值的物品。此次参观学习再次加深了大家对河大办学历史的了解和认识,坚定了党员同志们的理想信念。
最后,大家来到“两程故里”和“两程故里家风教育基地”参观学习,“两程故里”是宋代理学家程颢、程颐两兄弟曾经著述、讲学的地方,是二程理学思想的渊源地,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程故里家风教育基地”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风、家训与现实结合起来,积极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社会正能量。师生们通过实地参观学习,受益匪浅。
活动期间,学院领导班子还和张润泳同志进行座谈,带去全院师生的问候,并探讨学院支持地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思路和办法,初步达成了多项共识。
寻访旧址、倾听故事、传承精神,用脚步丈量河大曾经艰苦卓越的办学历史。触景生情,大家的心灵接受了一场深刻的洗礼。河大师生在潭头办学的5年时间里,播撒火种,弦歌不辍,在腥风血雨中赓续了中原文化的血脉,所呈现出来的大学精神和爱国情怀值得我们深度挖掘、积极传承与弘扬下去。一路走来,河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的师生党员们怀着深深的感恩和对历史的深切缅怀追寻历史踪迹,深受感动与教育。大家纷纷表示,一定铭记这段流亡办学历史,牢记先贤精神,立足岗位,开拓创新,以实际行动助力学院快速发展和学校“双一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