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de:global.cfg_webname/}
  • English
  • 官方微信
  • 首页
  • 栏目名称
    • 测试
  • 第二个
  •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历史沿革
    • 机构设置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联系我们
  • 师资队伍
    • 全职教工
    • 讲座 兼职教授
    • 重要人才计划
    • 退休人员名单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培养
    • 硕士生培养
    • 博士生培养
  • 科学研究
    • 学术交流
    • 重点学科
    • 科研机构
    • 科研团队
    • 科研成果
    • 讨论班
  • 党团建设
    • 党建动态
    • 工会活动
    • 团学工作
  • 理论学习
    • 主题教育
  • 合作交流
    • 国际合作
    • 校际合作
    • 校企合作
  • 招生就业
    • 招生信息
    • 就业信息
    • 招生宣传
  • 校友之家
    • 校友组织
    • 校友基金
    • 校友活动
    • 百年院庆
    • 校友动态
  • 院务信箱

校友活动

  • 校友组织
  • 校友基金
  • 校友活动
  • 百年院庆
  • 校友动态

校友活动

忆往——我与河大数学缘(四十)

日期:2021-08-14  作者:郑大铨  点击:[]

忆先父

——郑大铨

先父郑子祯,1908年出生于河南淮滨,193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1948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先后在北仓女中、南阳中学、开封高中、开封师专工作,任开封师专数学科科主任,1951年10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9年8月随开封师专合并到开封师院(今河南大学),先后任函授部副主任、数学系第一副主任,1986年4月离职休养,享受厅局级离休待遇,1990年4月病逝于开封。


undefined


我是父亲的小儿子,排行老六,生于1953年10月。从我出生的那年起,一直和父亲生活在一起,直到他去世,近40年我都陪伴在身旁。现在我已年近古稀,应河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党委史书记之约,回忆我所知道父亲工作、生活的一些事情,写出来供组织上参考。

给父亲写纪念文章这是第三次了。第一次是父亲去世开追悼会时写的悼念稿,因当时极其悲痛没有念完。第二次是父亲百年诞辰之时,应报社之邀写的纪念文章,被《开封日报》刊登在重要版面。现父亲已去世30余年,回忆起与父亲在一起的往事仍历历在目,数次在梦中看到他的身影、听到他的话语。


undefined


先父是一个平凡的人,一辈子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事业。从我小时记事起,记得上世纪50年代末任开封师专数学科主任,60年代初合并到开封师范学院(今河南大学)任函授部副主任,后任数学系第一副主任,是河大数学系的主要创建者之一,直到离休时才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半个世纪都在教书育人。但他又是一个经历不凡的人,上世纪30年代,他求学于北京大学,在校期间曾多次聆听蔡元培先生、蒋梦麟先生、客座教授鲁迅先生等大师的演讲和授课,从而产生了以学强国的思想。大学毕业后,他放弃老家让他从政,并许以高官厚禄之邀,毅然回到当时的河南省城开封(时任开高校长在父亲开高毕业升入北大时,曾极力邀请父亲毕业后回母校任教,致力于本市的教育事业),先后执教于开封高中、北仓女中、开封师专和河南大学等处。半个世纪的教育生涯,他桃李满天下。去世前,我多次见到他的学校领导和同事及在各个工作岗位的学生来家探望慰问。在后来河大校庆出版的书刊中,有不少学生在文章中回忆父亲、怀念父亲。

先父曾任开封市第一届人大代表,一直干到第七届,这在我市人大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他还一直担任中国民主同盟开封市的领导,也是在离休后才退下来。事业上,他对我省的数学教育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生活中,他总想着别人,从不为自己谋利益。我记得当年河南大学第一批教授楼落成后,按级别有他一套,当校领导将钥匙交给他时,他以离开工作岗位为由,把房子让给一线的同志住,自己仍住在亲手盖起的昏暗平房里,一直到去世。子女们长大后的工作都是自己努力争取来的,他从未给组织上提要求,就连校领导专门到家提出可以让我到河大工作时,他仍以工作不对口婉言谢绝了。“郑子祯先生,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堪称一代师表”,这是河南大学对他做出的评价,也令我们做子女的感到无比欣慰。


undefined


先父一生淡泊名利,从不随波逐流。他经历了各种政治运动,都是静观其变,实事求是。我记得文革初期亲眼所见的一件事:他当时有一阶段作为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被关在“牛棚”隔离,其中有人揭发他教学的讲义没有引用伟人话语,对此揪住不放。所幸他是参考的原北师大讲义,原稿还在,其中没有此言,造反派只好作罢,不久就解除隔离,再加上运动很快转向抓党内走资本主义当权派了,以后没有再被纠缠。他离休后赋闲在家情之所至时,又断断续续讲些老家趣事和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因那时期我正担任着企业领导人,整天忙不着家,很少能安静的坐下来听他将故事讲完,等我意识到那有多么宝贵时,他却突然走了,这给我留下了永远的遗憾。

上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上长年的辛劳工作,接近耄耋之年的先父最终病倒了。我记得那是一九八七年元旦的早上,他跟我说身体不舒服,我马上送他到医院治疗,这一去就在高干病房住上了,接下来的几年里他的病情反反复复,越来越重。弥留之际,他将后事交代再三,要求我们把丧事办得越简单越好,千万不可铺张浪费。但当先父去世的消息在省市见报后,他的上下级老友、学生络绎不绝的来家吊唁,追悼会堂庄严肃穆,花圈挽联挽幛摆满大厅,市、校、院、系及市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同事好友都来为他送行。按照他的行政级别,骨灰安放在本市最高级别的烈士陵园革命纪念堂中,30余年来,我为了不留下遗憾,每年的清明节和其他纪念日都去看望他,有时遇到出差或开会冲突时,我也会提前调整时间,争取不漏过一次。随着我已进入古稀之年,为了父亲最后的着落,在有关部门朋友的帮助下,最近我把先父安葬在黄河岸边,让他永久俯视着开封古城和他曾经工作战斗过的美丽河大,护佑着他的子孙后代幸福安康。


undefined


30年一眨眼过去了,我常常仿佛看见先父宽厚地对着我笑,用他那独有的人格魅力感染着我。退休十余年来,我曾沿着他的足迹来到生于斯长于斯的豫南老家;来到了抗战时期学校搬到的内乡县夏馆镇原开高遗址,看到了父亲为夏馆中学的题词:“勤奋学习,振兴中华”的牌匾;来到了首都北京及北京大学的原址;来到了河南大学数学系的原址……作为他的儿子,先父流传下的良好家风教育着我,感染着我,影响了我的一生,无论是动荡岁月和身处逆境时,从来没有动摇过对党的坚定信念。我作为郑子祯的儿子,时间越久越理解一个真理,有的人活着,可他们只剩空洞的身躯;有的人死了,可他的灵魂却永远活着!


作者简介:郑大铨,男,中共党员,1953年生于开封市,曾任本市一家企业的厂长、书记和工会主席等职,并先后当选为中共鼓楼区第五、第六、第七届代表大会代表,鼓楼区第十二届人大代表,区总工会第一、第二、第三届代表,现已退休。


上一条:忆往——我与河大数学缘(四十一) 下一条:忆往——我与河大数学缘(三十九)

【关闭】

友情链接

  • 学校教务处
  • 学校党委办公室
  • 学校校长办公室
  • 清华大学数学系
  • 浙江大学数学科学院
  • 上海大学数学系
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