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河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即将迎来百年华诞,为此我们计划编撰《河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院志》,设置“忆往——我与河大数学缘”栏目,旨在总结学院近百年来的办学经验,挖掘校友们记忆中留存的各种精彩故事和美好瞬间。期待各位校友能够用文字呈现您对母校最深刻的记忆,记录传道授业的师长,叙写相互砥砺的学友,回忆课堂内外的美好瞬间,介绍您在这里的成长经验,分享您人生事业的收获,为学院的百年华诞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更为后学者以深深地启迪。我们热切期待您的积极参与,不吝赐稿!相关稿件我们先将以微信公众号形式推出,然后在院志专栏择优刊出!来稿请发至hdsxxy2019@163.com信箱。
刘亚星先生与河南大学
——史富强
1978年,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这一年,中国大学校园迎来了“文革”十年后首批通过正规考试“择优录取”的大学新生;这一年,《人民文学》第一期发表老作家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让数学家陈景润成为当时中国拥有最高人气和最多粉丝的“全民偶像”;这一年,全国科学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科学的春天”到来……这一年年初,我校数学系从中国科技大学迎来了一位全职加盟的校友,也是当时数学系在岗的第一位教授。他就是中国著名数学教育家、拓扑学专家、《数学季刊》主持创办者之一的刘亚星教授。
刘亚星先生
刘亚星(1925~2010),又名刘家琛,河南省浚县城关镇人。先生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自幼学习刻苦勤奋。1936年秋到县初中学习,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学校被迫停课,他避居本县小河镇下滩村,凭着对数学的狂热追求和聪慧过人的数学天赋,经过八年孜孜不倦的努力,自修完成了中学数学及大学数学系的全部课程。1945年,先生考入河南大学理学院数理系学习,由于成绩优异以及在数学方面表现出的天赋,引起老师的重视,后经老师推荐,到南京中央研究院算学研究所求学。1947年春,他在一本数学杂志上,看到数学家陈省身大师发表的一篇文章,受其影响,开始立志致力于拓扑学研究。1948年,先生毕业于国立河南大学理学院,获学士学位。
新中国成立前后,先生先后在郑州高中、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和学习,并曾列席全国第一次科学大会。1951年至1973年,先生在平原师范学院(今河南师范大学)任讲员兼数学教研组长,并合作创办了平原师范学院数学系。其中1952年11月至1953年12月,先生在北京同时担任中央教育部高等师范教育司教学指导处指导员和中央高等教育部教材编审处责任审校编辑。1974年至1977年,经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推荐,到中国科技大学任教四年。
1978年1月,刘亚星先生回到母校河南大学数学系工作,先后任教授、数学系主任、名誉系主任、校学术和学位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兼任河南省数学会副理事长、开封市数学会理事长、河南省高等学校高级教学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数学评议组组长,并开始招收和指导、培养拓扑学方向的硕土研究生,这是我校数学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开端。先生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科学研究建树颇丰,回校工作当年便被评为河南省先进科技工作者。
刘亚星先生与同事讨论教学问题
刘亚星先生在科研上刻苦钻研,不断创新,在拓扑学方面先后发表了12篇重要的研究文章,提出5种全新的概念,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认可。其中,他上世纪五十年代发表的《论环式空间》一文,是1930年以来河南数学界公开发表的第一篇论文。1979年,他发表了《模糊拓扑空间的CECH同调》,该文是国内外拓扑模糊代数的第一篇论文。他较早提出了环式空间与张织原象同伦群的概念,计算了三维球上的同伦分配问题等,先后发表数篇比较重要的关于拓扑学的研究文章,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认可。他提出的环式空间和图式流形的概念,在拓扑学界颇有影响,开创了新的研究方向,奠定了我校在国内拓扑学界的地位和影响。他所定义的不分明拓扑空间的切克同调群,在代数、拓扑的不分明化方面迈出了第一步,受到数学界的瞩目。他翻译的《球面三角》、《代数拓扑学》等专著,为完善国内代数拓扑理论提供了重要参考,至今仍被北京大学等高校用作研究生教材,其编译水平受到广泛好评。由于先生在国内拓扑学界的重要影响,1983年7月,经省教育厅批准,河南大学拓扑学研究室在数学系成立,刘亚星先生任研究室主任,这是数学系成立的第一个科学研究机构。
刘亚星先生在我校数学系工作期间,致力于学校数学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他尊崇学术,延揽人才,搭建平台,为河南省特别是河南大学的数学学科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在长期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中,他始终保持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积极倡导与外部交流联络,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多次到北京与多位数学家交流联络,力邀多名数学专家来河南大学讲学。在他的辛勤努力下,1983年10月,中国科学院数理部学部委员、国际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先生和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张锦文教授到我校讲学,并被聘为我校名誉教授。随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数理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科技大学龚昇教授,国家二机部第九研究所原所长、著名数学家周毓麟教授亦先后被聘为我校名誉教授。经过学校各级领导和刘亚星先生的多次积极沟通协商,1986年初,陈景润先生再次莅临我校,参加了在我校小礼堂举行的《数学季刊》编委会首次会议。该编委会由名誉主编华罗庚院士、苏步青院士、吴文俊院士和程民德院士,名誉编委包括丁夏畦院士、谷超豪院士、潘承洞院士、王元院士、冯康院士及陆启铿、龚升、王梓坤、吴祖基、张广厚等著名数学家组成。陈景润先生担任《数学季刊》首任主编,刘亚星教授、张锦文教授任副主编,国际顶尖数学家陈省身教授为《数学季刊》题字。《数学季刊》以推进数学研究,介绍和刊登国内外创造性研究成果、指导青年数学工作者进行数学研究为宗旨,在数学类科技期刊中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促进数学成果交流,提升学校知名度、美誉度起到了重要作用,对加强我校数学学科的发展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998年6月,《数学季刊》第三次编委会在我校召开,刘亚星先生(前排右五)与参加会议的学校领导、编委会专家合影
同时,先生非常注重青年人才的培养,1985年开始,他提出并实施了中青年教师系统培养规划,主导选拔优秀的青年教师到北京、上海、合肥等国内著名高校、研究院所学习深造,并亲自带领拓扑学研究生团队到南开大学研修一年,让同学们接受当时国际国内顶尖的拓扑学教育和研究,并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为教学科研培养了大批青年骨干,形成了良好的研究氛围。在他的学术影响和悉心指导下,我校数学系建立了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实力较强的学科梯队,以卢克平、王天泽、王明新、李起升、李登峰、张文俊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中青年数学人才脱颖而出,在国内数学界崭露头角,数学学科顺利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发展建设有了质的飞跃,建设水平和社会影响得到了大大提升。
刘亚星先生坚持教书育人,理念先进,方法适当,治学严谨,为我国特别是河南省的数学人才培养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新乡师范学院,他与聂补吾、穆鸿基合作创办数学系,先后培养高中数学教师数千人。在中国科技大学,他敬业的工作态度,渊博的学识,丰富多彩的讲授,得到了师生的热烈欢迎和好评。在我校,他推行教学改革,对教师授课要求严格,对学生品质培养十分重视。他担任河南大学数学系主任期间,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勤奋刻苦,业务能力强,很受用人单位好评。在这三所学校工作期间,他先后开出23门不同课程,其中包括纤维丛、低维流形拓扑等7门难度很高、专业性很强的研究生课程。对所教的每一门课程,他都认真备课,注意吸收最新的学术成果,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他讲课广征博引,深入浅出,循循善诱,百问不厌,深受学生欢迎。除带研究生外,他还为华中师大、浙江师院、曲阜师大等学校代培拓扑学专业师资多人。此外,他还曾在沈阳、庐山主讲暑期拓扑讲座,听众遍及多个省、市,国内拓扑学人受其影响者为数甚多。
刘亚星先生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198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他更是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无论是在三尺讲台上还是在领导岗位上,他都顾全大局,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身作则,团结同志,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术精神影响和带动了一大批同志立足岗位勤奋工作多做贡献,很好地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他淡泊名利,品行高洁,在社会上享有崇高声誉、具有深远影响力。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诸如职称晋升等方面身体力行,甘做人梯,提出要优先考虑青年教师。他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坚守在教学科研一线,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为科学的殿堂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栋梁之材。他的学识和人品,已成为河南大学、河南省乃至国内数学界广为传承的一种精神,至今仍影响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学人砥砺前行。
1988年4月,刘亚星先生离职休养,2010年病逝于开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