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河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即将迎来百年华诞,为此我们计划编撰《河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院志》,设置“忆往——我与河大数学缘”栏目,旨在总结学院近百年来的办学经验,挖掘校友们记忆中留存的各种精彩故事和美好瞬间。期待各位校友能够用文字呈现您对母校最深刻的记忆,记录传道授业的师长,叙写相互砥砺的学友,回忆课堂内外的美好瞬间,介绍您在这里的成长经验,分享您人生事业的收获,为学院的百年华诞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更为后学者以深深地启迪。我们热切期待您的积极参与,不吝赐稿!相关稿件我们先将以微信公众号形式推出,然后在院志专栏择优刊出!来稿请发至hdsxxy2019@163.com信箱。
河大数院我的家
——张志平
1981年9月份入校至今,期间除了在兰州大学读研三年外,我已在河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生活了将近36年。当年任课老师中最年长的徐根固老师已高寿91岁,最年轻的杜遂渊老师已退休两年。
一. 上学
1981年9月7日,我和高中同学张富德从兰考坐大巴到开封东郊的化肥厂,看到有人下车,我俩以为到了开封,也随之下车。结果是化肥厂离富德被录取的开封医专还很远,又没有交通工具(主要是不舍得花钱,出门家里只给我20元钱,这是我一学期的生活费),我俩背着行李,一路打听走到了医专。当年医专比河大早开学三天,富德安顿好后陪我到河大报到。从未出过远门,出来后什么都不知道,一脸懵懂。
(一)授业恩师
入校见的第一个大学老师就是我们的首任辅导员景克通老师,他军人出身,不善言辞,担任辅导员一学期后去保卫处任副处长。第二学期开始,由王言书老师接任辅导员至毕业。期间因王老师去华中师大进修学习,由赵振海老师和82级辅导员杜遂渊老师分别负责过我们年级一段时间。后来我们年级聚会时,好多人只想起了杜老师,唯独我想起了赵老师。因为有一件事情与赵老师有关:赵老师负责时,按学习成绩,我是一等奖学金,但王老师回来后发证书和钱时变成了二等,我问王老师为什么,王老师说我在某次政治学习时考某中央文件的成绩不到80分。后来,赵老师从学校纪委书记的位置退休,杜老师则从河南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的位置退休。
王言书老师是对我们年级学生影响最大的老师。人们常说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孩子,王老师就是我们的家长,他本分实在,“不求上进”,只想过平平凡凡的日子,因此我们这一届与上、下两届学生差别很大。我们注重学习,应届考上创纪录的十个研究生,分别有:刘海军(北师大),蔡树堂(西北电讯工程学院,现西安电子科大),南阳籍王伟(河南大学),郝光宇(中山大学),张扬(吉林大学),张志平(兰州大学),洛阳籍王伟(西北工大),吴勋(湖南大学),孙廷奎(江西大学),李志宏(黄河大学,后并入郑大),留校12人。我们同学之间相处融洽,很团结。同学中从政者少,情商普遍较低,厅级副厅级各一人,绝大部分都是一线教师,且“从一而终”。
《数学分析》有四个主讲老师,王丽敏老师、吴集基老师、刘光耀老师和徐根固老师,助教为李义华老师和王明新老师,刘老师是除王言书老师之外对我们影响最大的,至今还有很多同学想起他:课讲得好,人很随和,但对我们的学习要求很严。他当时是数学系副主任,“可能”负责毕业分配工作,我们这届留校的同学要经过两层选拔,一是四年的综合成绩,二是给有可能留校者举行一次专门的综合考试,总成绩靠前者留校。我这里要特说王明新老师:他是分析高手!我的“数学分析”功底当年相当不错:四学期数学分析两次考满分,买有《吉米多维奇习题集》和北大的《数学分析习题集》,但是我问王老师的数学分析题他基本都会。1982年下半年,王老师被系里选送到北京理工大学进修,之后读了硕士博士,博士毕业后去了东南大学。
教《解析几何》的是高志芬老师,她与常呈才老师是夫妻。常老师教我们《高等代数》,王秀琴老师任助教,陈顺卿老师带过几次课。常老师乒乓球水平很高,辛未老师、孙荣光老师也都是乒乓球高手,全校教工乒乓球比赛,数学系曾获团体冠军。陈老师当时任数学系主持工作的副主任,1983年11月升任副校长。四年大学生涯中,令我听课最轻松的老师就是陈老师,他对我后来的教学风格有很大影响。
主讲我们《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的是徐兴辰老师,助教是汪远征老师和程庆老师。徐老师是我学术生涯的指路者!我当时是徐老师的课代表,常和同学赵新顺一起去徐老师家蹭饭。当年我自认为《实变函数》学得好,考研时给徐老师说想报考实变函数方向,徐老师说数学中没有这个方向。他曾在兰州大学进修,建议我报兰州大学的非线性分析方向,还建议我先写信给当时国内非线性分析方向三巨头之一的陈文塬先生联系一下。信写好后让徐老师指正,徐老师说写的不行,原因是信的抬头不对。我写的是“陈文塬老师您好”。他说在学术界对非常有成就者,不分男女应一律称之为先生!我教过的很多学生都知此典故。
《抽象代数》由田震老师主讲;《微分几何》由王复兴老师主讲,贾兴勤老师辅导;《常微分方程》由赵祥林老师主讲,杨乔老师辅导;《复变函数》由杨世荣老师主讲;《点集拓扑》先由张友铭老师,后由史存海老师主讲,李亦芳老师辅导;《计算方法》由苏玉泉老师主讲;《教材教法》由周明存老师主讲;《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由樊家琨老师主讲,常忠老师辅导。樊老师讲课非常用心和认真,但有点死板。他上课前会写好讲义,背熟后把讲义烧掉,上课时既没有讲义也不拿课本,写完最后一个字刚好下课。有一学期的期末考试用的是北师大的考研题,80%不及格,这肯定不行,后来樊老师把分值较高的难题降分,把分值较低的容易题升分,虽然救了好多学生,但是原来及格的学生改变政策后有人反而不及格了。毕业20年聚会时这个事聊得非常热烈,我当时就想当年的老师真不灵活,平时成绩算高点(当年没有平时成绩这一说)不就行了?
我们那一届开设有《高等几何》这门课,由李廷杰老师主讲。我们原来的固定教室在校医院后面现青年教师公寓的位置,被拆掉后就搬到大礼堂二楼西北角教室上课。李老师给我们讲《高等几何》时正好在这个教室,老师每次课间休息时至少抽一根烟。我当时就想,李老师烟瘾真大,也不怕把大礼堂点着了!现在我非常理解了,李老师当年58岁,一节课讲下来会很累,我现在如果连续讲4节课的话,大课间也是至少得抽一根烟。
回忆完专业课老师,总得回忆一下非专业课老师。教我们年级《英语》的是数学系77级的郭天榜老师,学数学教英语,但是学英语的绝不敢到数学院教数学!郭老师是我人生轨迹的改变者,智商情商俱佳,才情充沛:曾任数学系副主任,总务处处长,任河南大学副校长同时还兼任河南省艺术学院院长和全国大篮协副主席。上学期间作为数学系学生合唱队的教练兼指挥,曾在全校“纪念十二九”歌咏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第一名。好多人对郭老师的评价是:数学不如英语,英语不如钢琴,钢琴不如书法,书法不如围棋,围棋不如喝酒!现在天天喊素质教育,其实他们那个时代的教育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二)同学往事
我们这一届毕业时有125人,其中有7人是80级留级者,当年招生时应该是123人,其中有三人留级,2人死亡。我们年级只有7个女生,都分在一班,二班和三班是“和尚班”。当年我性格特内向,只知道学习,年级里发生的很多事情我都不清楚,只记得以下几件事情:
1.音乐与花
七朵金花之首杨钋是洛阳人,与当时很红的歌星程琳是同学,懂音乐,二胡拉的特好。她曾在我们年级办了个音乐学习班,我喜欢吹笛子,所以参加了培训,很受益。我们年级狼多肉少,杨钋同学又是“7花之首”,追的人特多,闹出了很多故事。故事之一是郑兆顺与吴勋因为杨钋打架(杨钋可能不知道),为此郑兆顺同学在全年级大会上做检讨,当时只做检讨没说为什么打架,毕业30年同学聚会兆顺才说了原因。故事之二是李军庆给杨钋送情书,当时杨钋正在洗衣服,因为地上有水,李军庆一激动摔了一跤,裤子摔破了。肯定还有故事三四五……好在杨钋这朵花被我们同学张杨摘去了,肥水没流外人田,呵呵!
2.天灾人祸
1984年的某天晚上,当时大家正休息,夜里12点左右感到床在晃,十几分钟才反应过来是地震。为了防止这种反应迟钝的事情再发生,同学们想了一招:在寝室桌子上倒放一个酒瓶,酒瓶一倒大家就跑。结果我们年级有个坏家伙叫梁其兵,十一点多从外面回来,在走廊上“啪”的一声摔了一个啤酒瓶,这下可不得了,整个学二楼的学生(当时数学系与教育系的学生在这栋楼上住)都往楼下跑,有人住在2楼,从窗户直接跳下去摔伤了,有人没穿鞋脚割破了,梁其兵受到了纪律处分。后来,一班以郭国民为首的几个护花使者把七朵金花安排在学二楼南一个简易车库里,女同学在里面睡觉,他们几个在门口站岗放哨,真是“好人”呐!
3.缝被子
当年大部分同学被子脏了都是自己洗自己缝。有一年,我的被子洗完晾干后在走廊里缝,我室友郑德立帮忙,被里和被面洗后变小了,而被子里面的棉花在拆的过程中变大了,我们俩想尽一切办法也没能把棉花缝进被子里,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去找女同学求助。当时女生寝室只有王黎,把王黎请过来以后她一招解决问题——把变大的棉花套周边撕掉一些放在中间。这是大学期间令我非常难忘且自豪的一件事情:女同学给咱缝过被子!
4.转专业
我上学时的校长是李润田先生,他非常随和且关心学生,常去餐厅与学生一起用餐,深入学生宿舍了解情况。有一次刚好去了武俊才的寝室,武俊才给李校长提了个大而难的要求:转专业。当年转专业几乎是不可能的,武俊才应届考研的方向是自然辩证法,第二年考南开的社会学,第三年才成功考上武汉大学的经济学。还有一个同学侯同君,死活不学数学,天天看政治、经济、哲学类的书,《资本论》不止看了一遍,跑到政教系的教室听课,最后留到83级随他们毕业。常言说男怕入错行,对了成就一个人,错了毁掉一个人。
5.助教诱惑
大四刚开学不久,王言书老师找到我,让我去担任《数学分析》助教不用考研,到时候让我留校,我没答应。阴差阳错最后还是回河大工作,一干就是30多年。研究生毕业分配时,兰大没有征求我的意见就把我留在了兰大数学系,和系领导吵了一架后才给我分回河大。报到证上的地址还错写成河南省郑州市,河南大学。让修改的时候他们很吃惊,河南大学不在郑州?我说在开封,他们居然不知道“开封”!
(三)大事件
1.陈景润先生
上学期间,轰动全校甚至全省的大事,是刘亚星教授邀请陈景润先生来河大讲学。陈先生的哥德巴赫猜想问题轰动全国,是当时国内最闪亮的明星。报告在大礼堂举行,陈先生演讲,他的秘书在黑板上写。报告盛况可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大礼堂内外都是人,有河大的,还有许多外地的学生和老师。前年见到洛理工学院附中的何老师,当时他在汝阳一中工作,也跑到河大听了报告。85年陈先生为创办《数学季刊》(陈先生是首任主编)又来过一次,去郑州做的报告。刘亚星先生任系主任期间,非常重视学术交流和青年教师的培养。我上学时经常在假山前第一教室(现在老校区综合教学楼的位置)听曲阜师院(当时曲阜师院数学力量很强,文革中中科院数学所大批学者下放到那里)和厦门大学专家的报告,数学系真正的变化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2.西装校服
83年或者84年,学校给每个在校学生定制了一套校服:乳白色西装,这套衣服是我参加工作前穿的最好的一套服装,当时我还没有1.75米(入校时1.72,大学毕业时1.75),量的裤长是1.13米,在后来的教学生涯中,好多学生说我是“长腿欧巴”!
二.工作
一晃,已在河大工作了30多年,从一个在课堂上还有点“害羞”的青瓜蛋子,风风雨雨几十年,马上就“瓜熟蒂落”了。来河大报到的第一天,就与当时的系办主任吴迎繁老师“吵了一架”。当时来河大工作学校答应我两个条件:一是调老婆来河大工作,二是分一套2室1厅的房子,房子没给,只给了学五楼三楼的一间房。当时感觉非常满足了,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一个人住一间房的经历。坏事变好事,在学五楼住了五年,结交一帮非常好的邻居。与吴老师“吵架”就是因老婆工作调动问题。
(一)初登讲台和讨论班
在河大上的第一学期课是给86级讲《实变函数》,说实话刚当教师时,除了上课紧张外没其它感觉,给86级上课记得清楚,有两个原因:一是90年去北京开会,吃完饭正和兰大的师兄弟聊天,王术(86级)和我打招呼我一脸茫然。王术(他刚考到北理工读研)看出来我不认识他,解释道:“你给我们讲《实变函数》”;二是86级有两个在河大附中工作的“教学高手”陈喜雁和张立,喜雁任年级主任时附中高考成绩远超开高。89年上半年,给85级开设一门选修课《应用最优控制》(这是我利用寒假自编,自刻蜡版油印的一本小册子),选修者有100多人,对此事记忆犹新的原因,一是那年的“学潮”,二是事先已认识这一届两个美女学生,一个是本科兰考老乡学弟的女朋友,一个是研究生河南老乡学弟的女朋友,这两个家伙来河大会女友时就住在我房间。因为情况特殊,上半学期还能正常上课,下半学期基本上不成课了。当时我找张文俊商量是否可以开个讨论班,组织系里一帮年轻教师边学习、边讨论、边研究。文俊兄说他早有此意,汇报给系领导,系里同意且还给批了点经费。因为我们计划办个内部刊物,把我们的研究成果刊发出来,刊物共办了三期。讨论班由我主讲吉田耕作的《泛函分析》,中间穿插大家读的文章和各自的研究成果。讨论班从89年7月底开始坚持到90年年底,参加人员上至77级的汪远征老师,下至84级的胡鹏彦,其中没有读博的只有我和汪老师,现留在河大工作者只有我和刘浩。我算了一下,从1991年王明新老师起,在数学系工作后读博,毕业后离开河大的有17人,91年前后数学系读博的教师有14人。90年代初,数学系青年教师的实力在河大最强,没有之一,数学系历来非常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
(二)人生拐点,土地详查
1989-1990年给刘光耀老师当助教,辅导89级的《数学分析》,杨巍纳是他们班的学习委员,又是“分析”课代表,有一次期末考试没有考到90分,还哭了鼻子(考试难度很大,她的分数当时已经很高了)。90年下半年任赵大蕻老师的助教,辅导90级的“分析”。因为考博,91年上半年参加了学校主办的一个英语培训班。当年数学系没有创收的门路,91年系领导从省里争取到一个项目:平顶山襄县和叶县的土地详查,由当时系副主任郭天榜老师负责。郭老师后来说他当年是教学副主任,我一直以为他是行政副主任,因为只知道他负责挣钱,没看到他负责教学。参加人员中年龄最大者是段全才老师,当时系里年轻人几乎都去了。前期我没有参加,因为谷晓松实在干不了,郭老师回校找人顶替,刚进河大西门正好碰到我,非要我去襄县,我不同意,因为当时正在准备考博,已联系了两个导师。他说救救急,干一个月回来不影响,万般无奈下只好随他去了襄县。从此,我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巨变:此前,我不会喝酒更不会抽烟,业余爱好是打羽毛球,吹笛子,弹吉他,画画,因为性格特内向,不善交际,只想做学问。在襄县工作时右眼受伤,返回学校后发展到眼底出血几近失明,经过治疗,双眼视力配上眼镜才到0.3(原来单眼视力1.0)。从此断了做学问这条路,开过公司、打印社、饭店、酒吧,干过考研、奥数、自主招生培训。但从来没有离开过教学第一线,在教学方面一直兢兢业业,也小有成就。
(三)财金系,分家
1992年对数学系和我都是一个关键节点。此前数学系已经招了好几届会计专业学生,但该专业是由政教系牵头批下来的,学校只好成立一个新系:财金系。人员由数学系搞会计的老师加上部分行政人员和政教系的一部分老师组成。有一段时间,大家都把数学系戏称为“下蛋母鸡系”:87年分出计算机系,92年分出财金系,99年与财金系一起成立了工商管理系(现在的商学院)和经济系(现在的经济学院)。
92年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创立河南大学科信有限公司,当年办一个公司不容易,不仅要过工商税务关,还须经过发改委批准。公司依托于河南大学,我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公司开始发展势头很好,后来因故不幸夭折了!
(四)创新专业
1992年,河南省给河大一个政策,可以办“实用人才”班,当时会计专业已从数学系分走,肯定没几个人愿意掏钱学数学。在这种情况下,数学系集思广益创办了“会计电算化”(也称电脑会计)和“科技秘书”两个专业,93年开始招生,科技秘书只招了一届,会计电算化招到99年后并入商学院。92年至99年,我教的主要课程是经管类,偶尔讲数学课程,从中学了不少管理技能和为人处世方法。
(五)辅导员
这是我工作生涯中唯一的一次,也是最自豪最成功的一次人生经历,有点遗憾做辅导员的时间太短。94年上半年,刘道衔升任校团委副书记,数学系少了一个辅导员也没了团总支书记,系里便让我担任94级辅导员兼团总支书记。接任团总支书记的第一件事情是学生会和团总支换届,换届后的学生会主席是93级的郑洪涛,团总支副书记是92级的陈旭。在此之前我当过最大的“官”是班文体委员(还是小学和初中),真不知道怎么管理学生,也不知道该咋当书记。为把工作做好,只能忍痛放弃了刚刚创办一年的打印社,全身心地投入这项工作。
94级的班干部全部是竞选上岗,同时选出班长、班委、支书、委员。前几天翻看原来的日记,写道:这样的方式不太科学,应先选班长团支书,然后再选班委、支部委员,这样更科学合理些。年级长是李春鹏,年级团支书是李军丽。这一届的班干部虽有不足,但总体还是不错的。作为团支书,高楠有点“温”,李军丽有点“强势”,两人中和一下会恰到好处,春鹏的年级长反而不够强势,俊义的副年级长工作态度刚好。
94级有两个专业:数学与电脑会计;两个层次:本科与专科。数学专业的学生极不稳定,好多人不想学数学,数学本科班的50来个学生全部是保送生,大部分学生没有报数学,后来有人转到电会专业,有人转到计算机,有个学生要转中文没转成直接回家了,还有当时这个班的班长,退学回家重考大学,做了好多工作都没留住。最后毕业时仅剩20多人,这20多人能力很强,无论是在教学、行政等岗位之上都干得非常出色。电会专科班的学生也很特别,入校时全是河北人。当然电脑会计专业的学生也很牛,有人已是大老板。
担任辅导员一年,有几件事情记忆犹新。一是给数学专业讲“数学分析”的老师,见我常说这一届是他教过的学生中“最笨”的一届;二是王术给电会专业讲“微积分”,他那时刚研究生毕业,面对学生时可能有些腼腆,上课基本上背对学生,反映到系里,非要换任课老师,万般无奈之下我代替王术接着上“微积分”;三是我带全年级到兰考焦陵参观学习,去的路上知道张会平当天生日,大家就在车上给她唱了生日歌,后来张会平对我很有意见,她说:张老师,全车人都唱了,就你没唱;四是当着全年级的面批评张仰“谈恋爱”。有天晚上张仰带一个女生钻树林被校自律委员会抓住并拍照,第二天早上,我在他们跑操解散前当着全体人员批评了张仰一顿,队伍解散后又找他谈话说:你真笨,谈个恋爱还能被别人抓住!张仰解释说:没有谈恋爱,他家里出点事,高中女同学安慰他。94级毕业20年聚会时,我还开玩笑问张仰现在的媳妇是不是当年那个!时代不同了,这种事对现在的大学生来说已经不是问题了,现在的学生谈恋爱,光明正大走在马路中间且做着各种“动作”,不谈恋爱者反而要躲着他们溜着墙根走了。
我在担任团总支书记和辅导员期间一直有个愿望没能实现:创办一份具有文学色彩和数学特色的校内期刊。当年与94级同学讨论了好几次都没有确定期刊的名称,也没能完全确定期刊的内容,再加上经费问题及95年我“下岗”,这事就不了了之。95年公共数学教学部与数学系合并,行政岗位重新调整,志臣兄任数学系党办主任,于吉亮任团总支书记,我就把94级辅导员卸任给志臣兄。最终,志臣兄接94级辅导员后,这个年级接连出了两件大事:一个学生离校出走,久寻才回;一个学生因为练法轮功从科技馆顶楼跳下,万幸的是只摔断了一根肋骨,没有生命危险。
我常说:我虽然不是94级的唯一,但他们是我的唯一。虽然只带他们一年,但我们彼此之间的感情很深!!祝愿94级的同学们:事业步步高升,家庭和和睦睦,身体健健康康!!!
(六)2000年前后
这一段时间发生了不少大事,99年电脑会计专业并入工商管理学院,开封师专与医专并入河南大学,2000年数学系创办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2003年数学院申请博士点等等。
98年下半年,应95级电脑会计专业学生的要求,我和姚伯华老师、杨金忠老师和邵景辉老兄一起给他们年级开设了考研数学辅导班,我讲高等数学,姚老师讲线性代数,杨老师讲概率统计,景辉兄负责收费与管理。从9月份一直讲到考试,每人收费80元(或许是60元)。最初他们要求系里开设这门课,因为经费的问题系里没有答应,班长找到我,我与姚、杨二位老师一商量就促成了此事。我曾给95级电会专业上过一门课“国民经济管理”,期末考试时发生了一件趣事,当时的考场是老校区十号楼(俗称飞机楼)一楼东边飞机翅膀位置那个教室,我和于吉亮监考。考前我在巡视考场时发现有个女生的桌子上放了一张折叠好的纸,我怕是小抄就让她收了起来(她说是她同学给她寄的信),开考后于吉亮又在课桌上发现了这张纸,要收走,她给吉亮说这是她上海同学给她寄的信不是小抄,还让吉亮检查,吉亮肯定不好意思看,但有点生气就把这件事告诉了我。我说:考前我已经让她把这封信收起来了。吉亮听说更气,说:这个学生戏弄老师,这门课你一定不能让她及格!结果这个学生真的没及格(是她真没考及格,不是我有意为之)。几年后市里有个女生来报数学考研辅导班,她说她是数学系95级电会专业的学生,我就给她讲了这件事,她说当事人就是她!去年95级毕业20年聚会座谈时,我给他们讲了这件事情,他们分析这个女生应该是在郑州某大学工作的某某。
99年电会专业并入商学院后,2000年数学系又创办了数学学科下的新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当年第一届招生,我主讲信计专业的“数学分析”,许以超先生主讲整个年级的“高等代数”,我们系应该是全国开设该专业较早的单位之一,当时对其并不太了解,开设的课程、培养目标都不清楚,只知道少点数学多点计算机课程,我还请我大学同学刘兵给他们做了一场报告。这个专业的学生考研率非常高,因为培养目标不太明确,这个专业学生考研的方向很多,有数学、计算机、金融、管理等等。
2002年下半年,学院给99级学生开设了考研辅导课,由我讲“数学分析”,刘洪星讲“高等代数”,课程名称就是一直坚持到现在的《数学分析选讲》和《高等代数选讲》。刚开始用裴礼文的“数学分析中的典型问题与方法”做教材,快讲完时许以超先生说这样讲效果不会太好,要讲考研真题。我用了十多天时间到南京、上海、北京、天津,把一些重点高校近5年的考研题买了回来。一次课讲一张卷子,一周讲一个学校。这种讲课方式很累,因为每张试卷都有一两个难题,又没有答案,有的题我也要想好长时间才能做出来。讲课时我把我的思考过程讲给学生,效果很好。这个工作我做了两届,99级的院学生会主席张治江曾“吹牛”说,他们年级创造了学院两个历史:一是学生会主席第一个考上研究生,二是他们年级考研率创了新高。
(七)兼职导师
2009年5月19号,中国青年报以“中学名师登上大学讲台,值得鼓励”为题,报道了我院聘请河大附中丁仲荐、李俊义、陈喜雁、李玉洪为本科生兼职导师的事情。这应该是全国首例,随后各高校开展了“双导师制”活动。当年5月,中国教育报、新浪博客、中国新闻网、人民政协网、浙江在线、泉州网、学信网等新闻媒体转载了此消息,随后河南电视台到河大,采访了当时主管教学的副校长赵国祥、学院书记辛占香、我及两个学生,在河南电视台晚间新闻进行了报道。同年7月底,学院又召开了以“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中学数学教师’为主题的座谈会,邀请了将近80位河南省知名中学数学骨干教师及校领导参加,上午由吴可院长、许以超先生、王世坤先生做主题报告,下午我主持座谈,聘请了部分参会者为我院本科生的兼职导师。
整个事情的起因,是09年上半年院学生讲课大赛,邀请河大附中四个老师当评委。当年大赛的点评,贴近实际,角度新颖,效果奇佳,兼职导师应运而生。
(八)名家讲坛与数学文化
2010年受教务处和国学研究会邀请,参加河南大学的名家讲坛,在新老校区各做一场报告。说实话我不太愿意,因为不知道讲什么内容,当时国学研究会会长薛松伟是我教过的学生,硬让我参加,说我可以讲奥数或者考研数学,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准备起来非常容易(2000年开始在许以超先生的带领下,从事奥数培训至今),但老校区的学生肯定不喜欢。最后定的报告内容是:数学文化。这是我第一次正式接触数学文化,准备了三个专题:数学之美,数学之真,数学之恩怨。因为时间关系只讲了数学之美,报告最后是我改编自毛主席的《沁园春•雪》的一首词:
《沁园春·数学》
伟哉数学,浩若苍海,宛若瑰宝。
奉《几何原本》,旷世经典,《九章算术》,甚为精妙。
勾股定理,密码博弈,经纬天地共妖娆。
遥相望,解费马猜想,如此精巧。
数学如此多娇,引无数英才竞折腰。
仰阿基米德,笑傲群雄;牛顿高斯,又领风骚。
更有英豪,约翰·纳什,诺氏大奖诚相邀。
山河叹,待后起群秀,浪滚沙淘。
在全国人民一片声讨“奥数”的情况下,原数学专业的选修课“奥数”改成了“数学文化”,第一次开设此课的是2010级大四的最后一学期,我跑到北航找李尚志教授、到南开找顾沛教授请教“数学文化”该怎么讲。2015年上半年,在我一点都不知情的情况下,院里又把这门课安排给了我,这一学期是我参加工作以来工作量最重的一个学期,“数学文化”三个教学班,13级两个班的“数学分析”,还有研究生的两节课。
2010年是我比较丰收的一年,除上了河大的名家讲坛,接触了“数学文化”,还参与了数学院教学计划的制定,获得了河南大学首届教学质量奖的特等奖,2016年又参加一次,再次获得特等奖!
(九)教材教法,教学论,教育硕士
我院的本科教学及本科生的能力一直被国内同行认可。2010年院里调整本科教学计划,压缩“分析”与“代数”的课时,有些专业课开课时间往前提,同时把“教材教法”的课时从原来的周三学时改成周六学时,从2010级开始执行。
2013年,原担任“教法”课的成金环老师请假出国,我接替了她。我把六个课时分两个单元,一个单元讲理论知识,所用教材是陕西师大的《数学教育学》,并定期请专家开讲座,请过艺术学院姬群教授讲表演与发声,请过河大附中的导师讲教材的处理技巧、课堂管理及班主任管理。另外一个单元让学生做讲课训练,全年级的师范生分4个小组,每组一个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讲课、说课。后来我还搞了一次“三人合作教一节课”:一人板书,一人画图,一人讲。2010级的李玮在第11届河南省高校师范教育专业毕业生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这是数学院学生的第一次,为此本人也获得优秀辅导奖。这次“教法”课的创新,虽有些许变化,主体一直延续至今。
课程教学论(数学)方向的研究生(学硕)2006年开始招生,一共招了七届。因为要压缩学硕,增加专硕,2013年取消了这个方向的招生。其实可以恢复该方向,原因一是每届一两个指标对学硕人数几乎没有影响,二是学生考博的话三年时间准备会更充分。
教育硕士最早一届是05年的7个人,这一届全是在职研究生,但他们脱产学习一年。全日制教育硕士09年开始招生,第一届是李排军、张珀华、李光辉等六人,从2010年开始,每年有几个农村教育硕士加入。教育硕士毕业后大部分在中学工作,也有在高校、政府机关、银行系统等单位就业。
经过不懈努力,教育硕士的培养逐渐成熟,也取得一定成绩。2014级尚亚明考入华东师大读博, 2015级的李静静、冀红廷2016年在全国首届教育硕士(数学)讲课大赛中获得二等奖。我于2014年被评为全国第4届教育硕士优秀教师,2015年被评为河南省教师教育专家,2016年被评为教育硕士学科教学(数学)专业教学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十)博士点
2018年数学院拿到数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这是我从教30多年来最痛快、最高兴、最扬眉吐气、最值得庆贺的一件事,虽然我寸功未立,也当不了博导。本科教学我院不输于河大任何单位,但没有博士点总感到低人一头。知道博士点拿到的消息后,我请数学院的老家伙们狠狠地喝了一顿酒。在此要特别感谢淑霞院长和友成书记!你们圆了河大一代一代数学人的梦,感谢为数学院的成长曾经和正在做出贡献的人们!
最后祝愿我们的数学院明天会更好,祝愿数学院的学子们明天会更好,祝愿数学院的老师们明天会更好,祝愿我们的河南大学明天会更好!
作者简介:张志平,男,1963年11月生,河南兰考县人。1985年7月本科毕业于河南大学数学系,1988年7月硕士毕业于兰州大学数学系,回母校河南大学数学系工作至今,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非线性分析、数学教育。